咏草
俞紫芝〔宋代〕
满目芊芊野渡头,不知若个解忘忧?
细随绿水侵离馆,远带斜阳过别洲。
金谷园中荒映月,石头城下碧连秋。
行人怅望王孙去,买断金钗十二愁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那绿茸茸的野草布满了野外渡头,也不知哪棵草真能让人忘记忧愁?
芳草沿着细流一直铺到豪门别墅,它追随着落日延展到遥远的沙洲。
金谷园中一片荒芜对着凄凉月色;石头城下孤清冷漠接待萧瑟深秋。
过往行人依稀记得石崇身亡势败,招致坠楼香殒金钗折毁抱恨悠悠。
注释
芊芊:也作“千千”、“仟仟”、“阡阡”。形容草木茂盛、葱绿的样子。
若个:哪个。
离馆:即别馆、别墅。这里指西晋石崇官荆州刺史时,以劫掠客商致巨富所建的豪宅。
别洲:荒远沙洲。
金谷园:晋代石崇的别墅,园中财产丰积,屋宇宏丽,极
创作背景
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。诗人笃信佛教,不求功名,终身未仕。出行途经野渡,满眼尽是茸茸荒草,不禁感慨人世沧桑,感叹功名富贵如浮云、昙花一现即逝,终不如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的野草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傅德岷,李元强,卢晋等编.宋诗名篇赏析:巴蜀书社,2012.02:第109页
简析
《咏草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此诗首联、颔联、颈联围绕着草来写,写远近之草、虚实之草、今昔之草;尾联直触人事,说明富贵只是一时,就像昙花一现,争逐名利之场,到头来只落得烟消云散。整首诗意蕴婉曲、意新语工,借草来抒情对比而显意,采用虚实、远近、今昔对比特色描写,抒发了人世沧桑的感慨。
赏析
此诗首联、颔联、颈联围绕着草来写,写远近之草、虚实之草、今昔之草;尾联直触人事,说明富贵只是一时,就像昙花一现,争逐名利之场,到头来只落得烟消云散。借草来抒情对比而显意,抒发了人世沧桑的感慨。此诗借草抒情,采用虚实、远近、今昔对比特色描写,意蕴婉曲,意新语工,使诗歌显得别具一格。
首联从渡头草写到忘忧草。“满目芊芊野渡头”起句铺之以实景:满眼都是茸茸碧草。开篇即触题,既精警峭拔,又平顺自然。野渡头,是野草蔓生之处,也是诗人立足之地。这渡头,为下文“绿水”、“别洲”的叙写立了基、开了源。继野草实景之后,诗人没有纵笔铺叙草的滋生和繁茂,或就此直接发一通议论,而是缘此提
俞紫芝
俞紫芝(?~1086)字秀老。金华(今属浙江)人,寓居扬州(今属江苏)。俞紫芝的诗修洁丰整,意境高远,气质不凡。《全宋词》第一册收其词三首。《全宋诗》卷六二○录其诗十六首。 20篇诗文 8条名句
孙权劝学
司马光〔宋代〕
初,权谓吕蒙曰:“卿今当涂掌事,不可不学!”蒙辞以军中多务。权曰: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!但当涉猎,见往事耳。卿言多务,孰若孤?孤常读书,自以为大有所益。”蒙乃始就学。及鲁肃过寻阳,与蒙论议,大惊曰:“卿今者才略,非复吴下阿蒙!”蒙曰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,大兄何见事之晚乎!”肃遂拜蒙母,结友而别。(即更 一作:即当)
好事近·梦中作
秦观〔宋代〕
春路雨添花,花动一山春色。行到小溪深处,有黄鹂千百。
飞云当面化龙蛇,夭矫转空碧。醉卧古藤阴下,了不知南北。 (化龙蛇 一作:舞龙蛇)
摸鱼儿·记年时人人何处
何梦桂〔宋代〕
记年时、人人何处,长亭曾共杯酒。酒阑归去行人远,折不尽长亭柳。渐白首。待把酒送君,恰又清明后。青条似旧,问江北江南,离愁如我,还更有人否。
留不住,强把蔬盘瀹韭。行舟又报潮候。风急岸花飞尽也,一曲啼红满袖。春波皱。青草外、人间此恨年年有。留连握手。数人世相逢,百年欢笑,能得几回又。